查看原文
其他

《季风帝国》|季风是如何影响一个区域的命运的?

理查德·霍尔 品卷一族
2024-12-10

核心书摘

《季风帝国》重新展现了印度洋地区的文明, 以及在西方入侵者的掌控下逐渐衰亡的历史。作者理查德·霍尔通过非凡的叙述能力和敏锐的分析,表述了从 16 世纪起欧洲人的出现如何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印度洋沿岸地区人们的生活:繁盛的王国被征服,以往的宗教与种族关系陷入混乱;而且,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出现,古代的贸易模式很快就灭绝了。

然而,尽管欧洲的枪炮可以在东方创造出新的帝国,但是其庞大的人口使得西方人无法长久地压制东方。而在印度洋数千年的变迁中,非洲巨人构成了印度洋长长的西侧翼,除了扮演缄默的旁观者,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但是19世纪中期之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各民族的潜能经受充分的考验,历史的季风重新吹了起来。本书从一个细微而无阻碍的视角重现了作者对于异域文化的理解。这部史诗般的作品一定能够激发你的阅读兴趣,带来无限启发。

关于作者

理查德·霍尔,历史作家和记者,曾周游印度洋地区。曾在黑斯廷斯文法学校接受教育,在皇家海军的一艘驱逐舰上服役,后来去了牛津大学。毕业后,他先是为伦敦的《每日邮报》工作,之后是《赞比亚时报》的编辑。后来,成为《观察家报》英联邦方面的通讯记者和《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1986 年,创建了金融和政治公报《非洲分析》。曾为维多利亚时期的探险家萨姆、弗洛伦斯·贝克和亨利·斯坦利,以及现代商业冒险家蒂尼·罗兰写过传记。

本书鲜知

学什么?季风是如何影响一个区域的命运的

印度洋的地理位置很特殊,西面的非洲,西北的阿拉伯半岛,东北的南亚次大陆,东面的中南半岛以及印度尼西亚,看起来纷纷被阻隔,但其实联系紧密。那么,在当时那个技术落后的时代,地区之间是如何联系的呢?

《季风帝国》告诉你,答案就是季风。正是因为对季风的利用,阿拉伯人、印度人才会根据季风变化规划海上之旅,从海路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度的布料、玻璃等商品运到东非海岸,去换取象牙、犀角、豹皮、龟甲、黄金、香料等物品。也由此印度洋航路成了把不同文明、种族和国家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促进了彼此间的交融和发展。

你还会发现

· 季风影响下印度洋地区往昔的繁荣;

· 欧洲是如何对印度洋地区完成海上扩张的;

· 印度洋地区的历史命运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一、季风影响下印度洋地区往昔的繁荣景象

印度洋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它的西面是非洲,西北是阿拉伯半岛,东北是南亚次大陆,东面是中南半岛以及印度尼西亚,看起来这些地方都被大洋阻隔了,但其实,这些地区之间早就建立起了频繁的联系。那么,在当时那个技术落后的时代,地区之间是如何联系的呢?

答案就是季风。居住在这些大陆上的人们,利用季风开展贸易往来,其中阿拉伯人、印度人会根据季风变化规划海上之旅,从海路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度的布料、玻璃等商品运到东非海岸,去换取象牙、犀角、豹皮、龟甲、黄金、香料等物品。印度洋航路成为把不同文明、种族和国家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促进了彼此间的交融和发展。沿着印度洋,可以看到季风带来的便利和繁荣。

中世纪波斯湾著名的港口尸罗夫港位于波斯湾的南端,以这里为原点,可以看到印度洋像扇子一样展开。公元10世纪左右,尸罗夫当地的居民就达到了30万,是波斯最富裕的地方之一。哈里发帝国的首都巴格达更是繁荣,一眼望不到头的宫殿群落沿着底格里斯河分布,集市上堆满了从印度、中国、非洲等地运来的商品,港口的商人还在源源不断地卸下货物。当时,这里被称为“伊斯兰世界的中心”,是“幸福安康之城”。

这些地区都对中国充满了兴趣,阿拉伯半岛更是对从中国进口的货物着迷,红海的航海者满载着象牙和黄金前往中国去交换奢侈品,所以红海也一度被称为是“中国的海”。

不管是尸罗夫还是巴格达、红海,它们的贸易都是跟着季风走的。季风航线促进了各种文化的融合交流,让印度洋沿岸的居民开始像中国人一样习惯喝茶。得益于季风的动力,印度洋地区成为一块封闭的繁荣之地。但是,随着殖民扩张时代的到来,印度洋的封闭渐渐被打破,靠季风获利的印度洋地区,被依靠工业技术发展起来的欧洲人冲击、碾压、殖民。

二、技术驱动下欧洲对印度洋地区的海上扩张

印度洋地区从一个相对封闭隔离的世界,变成一个开放的地域,是从欧洲的殖民扩张开始的。这中间,技术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整个殖民的过程中,按时间线索明显地分成了三个主要的阶段,分别是:技术进步催生欧洲扩张需要、欧洲开始对印度洋地区进行殖民、印度洋地区沦为殖民地。下面我们就从这三方面入手来了解印度洋地区的遭遇。

1、技术进步催生欧洲扩张需要

在16世纪之前,印度洋地区还处在封闭状态,与世界其他地域的交流时断时续,所以,尽管印度洋被称为全球商贸的枢纽之一,但是一直没有强大的动力进行扩展。虽然明朝在1405年至1433年间,派郑和七次下西洋,足迹遍及印度洋地区。但当时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而不是进行商业贸易,由于缺少互利互惠,所以最终无法维持远航,而之后的印度洋地区与其他区域的联系也很少,仍然处在封闭发展状态。

其实,远洋航行这件事,除了郑和之外,其他国家的人也会尝试,但都没有什么收获。因为在古代,远航是一件极难的事,踏上船后就很可能回不来了。而且远航也缺乏稳定的收益,难以激励人们去行动,再加上航海技术的落后,就一直没有发展起来,但这种情况随着欧洲工业革命开始发生了改变。

首先,欧洲资本主义商业生产技术的成熟解决了远洋航行的动力问题。16世纪以来,英国不仅在纺织技术、冶炼技术等纯粹技术领域获得了极大的进步,而且在生产组织形式上也突破了流水线作业,国内的市场渐渐消化不了大量的新技术产品,只能用扩张的方式去寻找更大的市场。

除此之外,地理大发现和环式日晷的出现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的远洋航行难题,随着地理大发现,人们开始探索新的技术和工具。

到1534年,荷兰探险家赫马·弗里修斯提出,只要知道航船所在地的时间,就能推断当地的经度。他根据天文观测用的环形球仪原理,设计出了轻巧便携的环式日晷,这个日晷可以通过太阳的位置,测定航船所在地的时间,进而推导出当地的经度,以此来辨别位置、方向和时间。进入18世纪,环式日晷已经成为大航海队伍的标准配置,给探险家和殖民者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2、欧洲开始对印度洋地区进行殖民

经过资本主义的技术改造,强大起来的欧洲国家借助坚船利炮轻易就打开了印度洋地区的大门,印度洋地区完全依赖于季风的航海技术,在欧洲人面前根本不堪一击。葡萄牙人是第一个打通印度洋航线的全球性殖民帝国。

1498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了印度次大陆的卡利卡特,通过炮轰城市威胁国王之后,满载香料返回,至此,葡萄牙拉开了对印度洋殖民的序幕。

但当时的葡萄牙毕竟只是一个人口不到百万的小国,根本无法承受热带疟疾等自然条件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到了1541年,葡萄牙海军在埃塞俄比亚的巴雷托遭遇了一场大败,最后被迫把势力收缩到了沿海地区。

总的来看,葡萄牙人有长期称霸印度洋地区的野心,但他们的统治智慧不足,他们横征暴敛、盘剥居民,压价掠夺当地资源,还以武力强迫当地居民信仰天主教,不服从者直接杀死,这就直接引起了被殖民地人民的强烈不满,反抗斗争一直不断,最终葡萄牙人无法实现长久的殖民。

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作为全球性殖民大帝国走向没落的时候,英国却开始了蒸汽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国内经济蒸蒸日上,成为欧洲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英国和法国为争夺在欧洲大陆的利益,进行了四次战争,英国最终凭借强大的海军力量,夺取了法国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片领地,一跃成为世界一流的殖民大国。此外,英国还通过与荷兰的数次战争,取代了荷兰的位置,成为主要的船运国,建立起庞大的商船队和海军,为海上殖民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1600年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击败葡萄牙人,获得印度莫卧儿王朝的贸易特权开始,到1876年,英国将印度命名为印度帝国,彻底殖民,前后长达270多年。

可见,英国对印度洋地区的殖民时间更长,影响也更深远。究其原因,要归结到英国对殖民地的管理模式上。英国对印度的管控最显著特点就是保留当地的原有政权组织,然后再进行利用,“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这样就使得英国人既能更好地维持自己的殖民经济收益,又能节约行政开销,在殖民地积累声望。英国的这个做法和法国、西班牙的专制管理、大政府殖民模式是截然不同的,英国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被殖民地区的发展。

3、印度洋地区沦为殖民地

从17世纪开始,印度洋地区的技术和经济就已经明显落后了,他们不但在航海技术上远远落后于欧洲国家,在武器上也被甩得很远。所以,从18世纪到19世纪,葡萄牙、英国、法国、荷兰等欧洲强国凭借技术优势先后在印度洋地区进行殖民统治,他们不仅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还进行黑暗的奴隶贸易。

在奴隶贸易过程中,成百上千的奴隶被用铁链子拴住脖子连成一串,像牲口一样驱赶到船上送往目的地,他们挤在狭窄的船舱里,缺衣少食,生病也得不到救治,在海上航行常常需要60天甚至更长时间,很多奴隶都死在了长途跋涉和虐待之下,生存率不超过10%,他们的生命在奴隶贩子眼中甚至还不如一只牲畜。

残忍的奴隶贸易到18世纪晚期,开始有了缓和。当时,随着人道主义思想的传播和被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加剧,英国、美国等主要奴隶消费国,开始出现了废除奴隶制的呼声,一些国家还发生了反奴隶制的起义,虽然废奴运动开始时并不顺利,进展也是一波三折,但如今,奴隶和奴隶交易基本上已经只存在于历史中了。

回头看殖民者对印度洋地区的殖民统治,虽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殖民者们都具备海上称霸的实力,但也因为人力、交通、通讯等问题受到限制,所以殖民的核心仍然集中在沿海地区。但是,到了19世纪下半叶,沿海逐渐被突破,德国、美国等新兴列强的加入,使得殖民地从靠近印度洋的东非地区不断向非洲内陆扩展,最终,印度洋地区全部沦为了欧洲列强的殖民地。

三、印度洋地区的历史命运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在16世纪之前,印度洋地区依照自己的方式对外交流和对内发展,但是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却打破了这个安静的局面,揭开了野蛮冲撞为主的殖民悲剧。印度洋地区的遭遇是特定历史情况下偶然发生的,但是通过它的悲剧命运,我们仍然能够得到一些启发,这就是自然优势会被技术进步所改变,技术因素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一个区域的命运。这不仅适用于16世纪到19世纪的印度洋地区,同样适用于其他地区。

在我国唐朝时期,冶炼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于是一种新的兵器出现了,大唐正是利用这种新兵器内平叛乱,外服蛮邦,把技术优势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国家实力,最终改写了中原地区长期被游牧民族践踏的命运。

大唐利用的这种新兵器,被记载在《唐六典》中,叫做陌刀。陌刀长约3米,重约50斤,是长柄双刃刀,可刺可砍,专为对付骑兵。陌刀兵的攻击力极为可怕,列阵时“如墙而进”,给敌方骑兵以极大的心理震慑力,待其抵近时,举刀或劈或刺,可“人马俱碎”,单兵肉搏时更是威力巨大。

大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安禄山领导的判军多是突厥人,他们以放牧狩猎为生,善于骑马射箭,性格彪悍,体格强健。在叛乱前期,安禄山的军队发挥骑兵优势,一路势如破竹,攻破了长安和洛阳。

到了公元757年9月,安禄山的军队和唐军主力在长安城西南的香积寺爆发大战,此战唐军一度陷入危机。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唐军主将李嗣业和他手中的陌刀成了扭转战局的关键。传说李嗣业身高一米九,膂力过人,刀法精熟,人称“神通大将”,在战斗中,李嗣业一马当先,一连杀敌数十骑,迅速稳住唐军阵脚,然后率领陌刀军向叛军骑兵发起反冲锋。李嗣业和他的陌刀军所向披靡,犀利的攻击让叛军胆寒,借助陌刀军的声势,唐军最终反败为胜。

这已经不是陌刀第一次“亮相”,早在公元751年,唐军就和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大军展开过一次对攻,当时,敌军的兵力比唐军足足多了五倍,也是李嗣业受命于危难,率领陌刀军对抗阿拉伯铁骑,2500大唐陌刀手结成方阵,如墙推进,当面之敌“人马皆碎”。其实,中唐时期,唐军名将中不仅李嗣业善用陌刀,裴行俭、郭子仪、李光弼等等都酷爱陌刀。大唐军队通过最大程度地发挥技术优势,凭借强悍的陌刀,创造了辉煌的战绩。

由此可见,技术常常会对一个地域的发展和命运产生关键性影响。

总结

以上就是《季风帝国》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季风帝国》是对印度洋地区的历史和在欧洲的殖民统治下其传统贸易逐渐衰亡的过程的全景式研究,它把印度洋地区的多种文明和多个民族错综复杂的历史编织成了一个连贯的整体。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从19世纪开始,印度洋地区渐渐开始摆脱殖民统治,迎来了自己的新生。但奴隶贸易能停止,殖民统治可以结束,强权压迫却始终不会被消除。即使进入21世纪,这种压迫依然存在。自然优势会被改变,技术优势才是制胜关键。这也许是《季风帝国》给我们上的最好的一课。(编辑:雷升伟)

此为本书书稿的删减版,更多详细内容请听完整音频。

相关内容:

《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印度三部曲03:坚守还是求变?怎么做才心安?

《印度:受伤的文明》|印度三部曲02:凝聚力如何而来?

《幽暗国度》|印度三部曲01:没有统一的思想和道德标准会怎么样?

【小说】《金色男孩》|没法选择出身,是否能奋力抓住命运?

《医生的精进》|再不确定,也要坚定。

【诺奖文学】《米格尔街》|生活如此绝望,如何才能兴高采烈地活着?  

《月亮与六便士》|为什么人们不惜一切追求梦想?

上次推送内容

《语言学的邀请》|你究竟会不会听话呢?

(小说)《共好》|激活公司的每一个人——从老板到员工

《迷恋》|有效激活迷恋的七个触发器。

史记·傅靳蒯成列传|创业当自强不息,厚德方能载物。

《如何测试商业模式》下|如何判断一个商业模式的概念是否可行?

《狂热分子》|群众运动中狂热分子的心理是怎样的?

【行走日本系列】东京本屋|营造书与人自然连接的氛围。

千字文 | 欣赏汉字美,让孩子领悟中国文化。

本次推送:

《季风帝国》|季风是如何影响一个区域的命运的?

《风格感觉》|如何让你的作品被更多人喜爱?

《慢决策》|顶尖高手和普通选手在决策上的区别是什么?

《翻转世界》|新的通讯工具如何改变现在、重塑未来?

《死屋》|沙皇统制时期的西伯利亚流放制度。

【行走日本系列】东京下町职人生活|东京根岸地区手工艺人亲述。

《失去的机会?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边打边谈的国共合作。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跟“汉朝李白”司马相如学做营销高手。

下次推送:

《异常心理学》|心理健康的人会出现异常心理现象吗?

中国古代权妃系列收藏合集

【行走日本系列】山本五十六|太平洋上的海军枭雄。

史记·秦本纪|西部边陲的嬴氏家族,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权利的巅峰的?

(小说)《动物农场》|农场的一群动物成功的进行了一场“革命”。

《认知盈余》|看自由时间如何改变世界的未来?

《创新者的窘境》|成熟企业在遭遇市场变化时应该怎么办?

《策略博弈》|边缘政策:如何利用威胁还影响他人?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品卷一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